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法院文化 > 廉政警示

积极纠错也是一种责任担当

来源:   发布时间: 2017年02月22日

  一旦发现错案,如果人民法院坚持勇于纠错的决心和勇气,面对错案不回避,不掩盖,能够及时、坚决地予以纠错,并且在纠错的过程中汲取经验教训,努力构建好预防和杜绝冤假错案的机制,那么这也是一种责任担当的表现,值得我们为之点赞。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撤销王力军非法经营罪一案的原审判决,改判王力军无罪。至此,去年引发社会舆论广泛关注的“王力军收购玉米获罪案”被依法纠正。上述无罪判决一经作出,受到社会民众一片赞扬。这起案件可以看作是人民法院勇于纠正错案、积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又一典型案例,这是该案改判的第一重意义。

  自周强院长上任以来,最高人民法院按照习近平同志对法院工作的总要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深刻认识到冤假错案对司法权威和社会公平正义的负面作用巨大,由此以空前的决心和力度预防、杜绝冤假错案,对已发生的冤假错案坚持做到“有错必纠,有责必究”。这种“勇于纠错”的做法,让人民法院对外树立了对案件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正面形象,从而令司法权威和社会评价不降反升。

  正是在这样一种正确思想的指导下,最高人民法院在巴彦淖尔市临河区人民法院一审以非法经营罪对王力军“判一缓二”并由此引发广泛关注后,积极跟进、回应社会舆情和民众关切,认真研究案情和相关法律规定,及时指令巴彦淖尔中院再审该案。最终,巴彦淖尔中院判决认定,王力军行为尚未达到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危害程度,不具备相当的社会危害性和刑事处罚的必要性,不构成非法经营罪,原判认定王力军构成非法经营罪适用法律错误。人民法院通过这样一个被社会广泛关注的司法案件,再次向全社会传递了审判机关坚定不移地坚持为民司法、负责担当、勇于纠错的信号。

  该案改判的第二重意义,即通过王力军的无罪判决,向各级人民法院强调在司法环节必须严格贯彻刑法谦抑原则的要求。

  刑法谦抑原则要求我们,只有在没有可以替代刑罚的其他适当方法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将某种违反法律秩序的行为设定为犯罪。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基本原则的要求,刑法在规定非法经营罪时,明确要求行为必须达到“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程度,而将那些虽然违反国家规定但没有达到“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程度的行为排除在犯罪之外,不以刑罚处罚。谦抑原则体现在司法环节,就是要求我们严格遵循罪刑法定、罪责刑相适应等基本原则,去克减不必要的犯罪认定和抑制不必要的重刑适用。

  “王力军收购玉米获罪案”最大的争议就在于其行为是否达到了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程度,是否具有相当的社会危害性和刑罚的必要性。对比王力军案的原、再审判决,我们可以发现原判在某种程度上“机械”地套用了法律,对王力军的这种非法收购但没有达到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程度的行为作了表象化、扩大化的认定,没有准确把握非法经营罪的立法原意和打击范围以及王力军的行为实质,因而导致了错判,而再审判决严格贯彻刑法谦抑原则,及时纠正了这一错误,对非法经营罪的立法原意和打击犯罪予以了准确解读、划定,对王力军的行为实质予以了正确判断和恰当认定。

  可以预见的是,这个再审判决将可能成为一个指导性判例,在全国范围内对类似的非法经营案的处理产生普遍作用。不仅如此,该案再审判决所体现和强调的刑法谦抑理念,将对各级人民法院在审理刑事案件时如何准确把握刑法的立法原意和打击范围、克减不必要的犯罪认定提供有力的借鉴、指导作用。

  此外,上述再审判决还具有积极的社会指引作用。这也是该案改判的第三重意义,即通过司法判决平息舆论争议、消弭社会分歧,从而起到指引社会行为的作用和达到维护社会秩序稳定的效果。

  舆论广泛关注的司法判决对社会具有极大的指引作用。由于社会实践的复杂性,立法机关在立法时尽管力求法律规范明确具体,但有时仍难以将所有情形囊括其中或者对各种具体情况都能够分星擘两。对这样的模糊地带,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难以确定和把握自己的行为界限,这就需要司法机关在处理司法案件的过程中依据立法机关所确立的法律规范去进一步释明和厘清。这种对司法指引的社会需求,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法律规范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

  在王力军案一审宣判后,社会舆论对王力军非法收购粮食的行为是否构成非法经营罪的极大争议,表明了民众对该领域的行为界限存在较大的疑虑和分歧。一旦任由这种疑虑和分歧蔓延,一方面会令民众因对法律规范“不明”而对国家产生不满情绪,另一方面也会抑制市场主体在该领域的积极性和探索性,妨碍市场经济的向前发展。也正是基于此,最高人民法院在研究相关案情和法律规范之后,迅速指令巴彦淖尔中院对该案进行再审。

  该案的再审判决一经作出,即意味着相关争议有了权威的定论,相关行为的罪与非罪问题也有了清楚的界定,市场主体在相关领域也可以据此厘清和准确把握行为界限,做到合法依规有序发展。

  由于认识的局限性,任何一个国家的司法案件几乎都很难做到无一错案,但是我们可以做到尽一切可能避免错案,并且在发现错案后及时纠错,将公平正义及时、无误地交还给当事人。

关闭
版权所有:bte365官网 ICP备案号:鲁ICP备13032396号
地址:山东省海阳市北京路81号 电话0535-3222202 邮编:265100